12月22日上午,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量产智能网箱开工建造暨“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签约仪式在烟台开发区正式启幕,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烟台海关党委书记、关长林腾霄,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观念艺术家、当代艺术策展人、建筑师梁克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市区有关领导共同触屏启动建造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1-4号量产智能网箱。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作为“百箱计划”的实施单位与烟台开发区海洋经济发展局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此次活动。此次启动签约的两个项目凝聚了烟台海洋产业的重要力量,覆盖了政府机构、设计公司、装备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食品加工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是政产学研用深入融合的创新实践,将开启烟台海洋渔业和海洋文旅产业的新篇章,为烟台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海洋旅游品牌之城增添新名片。
经海渔业作为“百箱计划”的落地实施单位,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代表经海渔业在此次签约仪式中与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烟台国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烟台业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共同签订《高端智能网箱建造、融资、融资租赁合作协议》,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技术合作、“渔服人才”培养、海洋功能制品研发合作协议》。此次活动的举行开创了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也开启了烟台向海图强的新征程。
1
科技赋能产业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沃土
活动现场,烟台市及开发区相关领导与中集集团领导共同触屏启动建造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1-4号量产智能网箱,烟台海洋产业正式开启智能化新时代。
智能网箱平台为钢结构68m*68m*40m的坐底式网箱平台,使用深远海智能化装备技术,搭载了全覆盖式深远海养殖所需装备,养殖包围水体约7万立方米,能实现网箱平台的深远海鱼类养殖功能。采用风光储能作为日常电力供应方式,配备智能海洋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养殖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及作业系统、生物监控系统三大核心板块构建完整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可实现深水网箱智能环境检测、自动投喂、养殖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计算、分析等功能。
为全链控制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智能网箱配备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或者逆向回溯,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真正做到从一颗鱼卵到消费者餐桌,全链保证产品质量。
经海渔业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水科院黄海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0余家科研机构及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研究方向涵盖海洋生物育种、疫病防控、特种装备、海洋大数据、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以经海力量为海洋产业全链发展辅以智慧支持、技术支撑。
2
全链布局海洋 打造新型海洋产业模式
烟台市作为山东乃至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一直致力于海洋建设,经海渔业作为烟台市重点海洋产业项目“百箱计划”的实施单位,以发展现代渔业产业为己任,以打造新型海洋产业模式目标,全面引领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经海渔业通过布局“一条鱼,一个产业链”,串联海洋牧场、智慧渔场、育苗育种、饲料研发、疫苗技术、防病害技术、冷链运输、水产品研发、海产品加工、贸易及物流等产业链条,带动渔业产业全链发展。
通过规划渔业园区建设、渔业文旅发展,积极推动海洋渔业从一产转向二产和三产,从近岸走向经海,从“看天吃饭”走向可控的“装备化”和“数字化”,从海洋生态过度开发走向可持续发展,从而开创烟台“陆海岛”一体化深远海全链发展新篇章,打造新型海洋产业新模式。
3
大渔带动小渔 打造中国“海上粮仓”
近年来,传统渔业养殖受到养殖空间及养殖环境制约,养殖模式以散户为主,养殖水域以近海为主,养殖过程风险大,养成后市场销售状况不确定,养殖收益不能保证。经海渔业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海洋产业链资源,打破渔业传统壁垒,重塑产业链价值体系,推进海洋产业向装备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发展。
经海渔业秉承与传统渔民共赢的理念,用“大渔牵动小渔”的惠民模式,与传统渔民在深远海渔业领域展开合作,带动渔民向规模化养殖转型,依托大网箱带动小网箱,积极向深远海养殖拓展,带动渔民发家致富,加快烟台地区海洋渔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进行。
一核引领,全链带动。未来,经海渔业将携手各方海洋事业合作伙伴,整合国内外优质产业链资源,发挥资源集聚的力量,共同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