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带动海洋产业提速“蓝色粮仓”源源不断产出优质海产品

查看原文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疆域和1.8万公里的海岸线。记者近日在我国沿海采访时发现,海工装备的大型化智能化,正在撬动海洋相关产业的提速。


在山东半岛,一个个建成投产的移动“海洋牧场”,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渔业养殖模式,新模式正在促进我国优质海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这是烟台南隍城岛,从空中俯瞰,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宛如一个个“海中城堡”,囤起了一座座“蓝色粮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投放的智能化网箱长宽都是68米,容纳海水9.4万立方米,可以让鱼群在类野生的环境下健康生长。




山东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高级专员 李鹏:投入运营的这五个网箱,目前鱼苗的投入量已经超过200万尾,比2021年整整翻了3倍,这个增速是非常喜人的。

据介绍,作为国内首座取得中国船级社入级证书的网箱平台,由于网箱上面搭载多种智能系统,如此巨大的一个网箱平台,工作人员只要2到4人。纯净海域+先进装备+优质鱼种的深远海模式,解决了养殖质量和数量的关键问题。而大渔带小渔的模式则让渔民的收益更稳定,风险更低。


山东烟台长岛南隍城村村民 葛茂武:半斤的鱼到一斤的鱼养成是交给企业去做,这样渔民的收益是一点也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而且风险也降低了。

这是我国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八月份将迎来收获季。与网箱养殖不同的是,它自带动力装置,可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海水温度,沿着我国从南到北的海域切换。


中国船舶青岛北海造船生产运行部部长 巩洋:一年投产的话,500克以上的大黄鱼能够产大约3700吨以上。

今年以来,一批深海渔业养殖装备的交付,为我国深远海养殖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新模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3个,未来我国优质海产品的供给能力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