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百箱计划”进展顺利,亚洲最大深海智能网箱经海1号预计年中交付使用

查看原文


大小新闻1月2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杨春娜 通讯员 尹梦 摄影报道) 向海图强的梦想,更近了!


21日上午,“百箱计划”量产智能网箱的建造现场,忙碌而有序。火花四射,机械轰鸣中,似乎这个寒冬也变得暖气融融。2020年12月22日,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量产智能网箱正式启动建设。

记者从项目实施主体——烟台经海海洋渔业公司了解到,目前首批4个智能网箱建造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中陆续交付使用。

重任在肩,大国重器经海渔业有着怎样“前世今生”?神秘的面纱之下,亚洲最大深海智能网箱有着怎样的神奇?记者走进经海渔业有限公司,轻拂面纱,“经海粮仓”入眼来……

向海图强,经海渔业应运而生

从诞生那天起,经海渔业就被寄予了深切厚望。

经海渔业承担着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量产智能网箱的建造,这不仅是烟台“陆海岛”一体化深海养殖新篇章,也是烟台向海图强的新征程。



百箱计划建造现场

“应运而生,重任再肩。”经海渔业渔服事业部经理卢晓介绍了经海渔业成立的背景。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计划”——在烟台海域投放一百个智能网箱,进而带动“千箱万箱”,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这种情况之下,中集集团与烟台市政府共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战略合作的首个落地项目——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成立,成为 “百箱计划”的实施单位。

这名年轻的“经海人”正在发挥高端智能养殖网箱核心优势,瞄准深远海资源开发,立足于打造“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场,通过产业链资源的优化整合、集团化运作,让大海深处崛起一条“现代渔业产业链”。

与时间赛跑,首个网箱预计年中交付

在建造基地,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已经吹哨。

去年年底首批量产智能网箱完成第一次切割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亚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网箱已经初具模样。

“争分夺秒,不敢有丝毫懈怠。”卢晓介绍,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各项规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各工序工程进展,目前首批智能网箱建造进展顺利,经海首批网箱预计在2021年年中陆续交付使用。

在卢晓的介绍下,亚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网箱模样逐渐清晰。

经海一号智能网箱平台为钢结构68m*68m*40m的坐底式网箱平台,养殖包围水体约7万立方米,能实现网箱平台的深远海鱼类养殖功能,配备生活、机械平台。网箱平台采用风光储能作为日常电力供应方式,通过自动投喂、水下监测、水下洗网等设备,实现了网箱平台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

“经海一号”是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推出的第二代深水坐底式网箱。网箱由立柱、上环、下环、沉垫&防沉板、斜支撑等组成,内部仍为一个整网空间。网箱采用太阳能、风能作为主电力来源,太阳能/风能在日照充足、风力稳定时基本满足日常照明、水下监控、船员间及监控室室内空调的用电需求。当需要进行甲板吊操作、投饵设备等大功率连续作业时使用发电机供电。

技术领先,粮仓拥有“智慧大脑”

一个个智能网箱,宛若镶嵌在海底的一个个“智慧大脑”。 记者从首批4个智能网箱效果图上看到,网箱使用了深远海智能化装备技术,搭载了全覆盖式深远海养殖所需装备。

那么首个智能网箱经海一号的创新和技术亮点是什么呢?

卢晓介绍,经海一号的创新和技术亮点很多。“比如投饵系统,我们采用了空气动力投饵系统,增加了自动上料装置,操作简单,提高效率。收鱼系统方面,布置分批次赶鱼装置。网衣系统方面,采用PU涂层处理,减少附着。”卢晓说,此外,经海一号的海上清洗很简单,且清洗时对网衣损伤小;水下监测以及智能制造方面,还配备了网箱巡检机器人,搭载视觉系统,通过机器人的视觉信息处理算法能够分析所检查到的网衣状态,一旦发现有破损的部分,巡检机器人将记录当前在网箱中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集控系统,大大降低了风险。

创新永不止步。经海渔业背后,一个强大的科研后盾已经建立——全球深远海智能化海洋产业开发科研团队。经海渔业科研部经理史春芳介绍,经海渔业先后与国家、省、市、区10余家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研究方向涵盖海洋生物育种、生态高效增养殖、营养与饲料、疫病防控、渔业设施设备、海洋牧场运营、质量安全与加工流通等领域,为海洋产业全链发展辅以技术支撑,将经海技术力量逐步打造成现代海洋渔业示范与发展的源动力、孵化器与放大器。

经略海洋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命题。面对这道命题,勇立潮头的经海渔业当仁不让,披荆斩棘向深蓝。

责任编辑:伟业